《送别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3-05-07 05:31:56
《送别》教学设计

《送别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,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、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送别》教学设计 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送别》教学设计 1

教学目标

1、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。

2、品味语言,体味诗歌的内涵。

3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,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。

教学重、难点 品味语言,体味诗歌的内涵。

课时安排

1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第一课时

一、导入新课

二、整体感知,教师范读

三、学生听读,注意字音、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。

四、赏析这首诗

第一联“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荆门,山名,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。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,形势险要,历来有“蜀楚咽喉”之称。楚国,今湖北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属于楚国。李白这首诗是写于青年时期,即乘船顺江离川之际。此时李白才二十四岁,是第一次离开家乡,比起他以后的走南闯北、浪迹天涯的一生游历来说,荆门之行实在算不得什么,可的确是他生平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,又是乘船走水路,所以路途就显得格外遥远而漫长。到达荆门山下时,蜀中家乡的山川已不复在望,所以不论是在地理上,还是在心理上,都觉得离家乡已经十分遥远了,因而这首诗的头两个字 ……此处隐藏33438个字……察角度又有什么不同?

俯视、仰视。

(3)设想一下,如果李白此时是在七百里三峡中,是“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”的时节,他能看到“月下飞天镜”的景象吗?

如果,李白此时正处于“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”的地段,他能看到“云生结海楼”吗?

颈联除了描绘诗人在夜晚及白天看到的景象外,也从侧面衬托了江水的平静,江岸的辽阔,描绘出诗人渡江途中看到的不同风光和不同感受。

6、学习尾联“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”

行文至此,如果仅有这些景物的描写,我们感受到的无非是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,文章也只是一篇山水文。但作者在此时笔锋一转,情感由激昂转向低沉,由景物描写转到对家乡的思念。这种情感的转换不是突兀的,引起作者情感转换的还是水,是不远万里送我的家乡水,作者的情感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,主题也得到了提升。

(1)指名翻译

我还是喜爱这故乡的水,它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远游。

“怜”,喜爱。《暮江吟》中“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珍珠月似弓”中“怜”也是喜爱之意。

(2)“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”,用了什么修辞?在内容、结构上有什么作用?

作者不说自己思念家乡,反写家乡水不忍离别,运用拟人手法,使思乡情感更丰富,表达更含蓄,也更深厚。

7、小结

诗歌描写了渡江远游途中所见所感,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山水图,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水的赞美,以及对家乡的思念。

9、比较《次北固山下》与《渡荆门送别》,说说两首诗在写作思路和主题方面的相同点?

10、作业

(1)背诵并默写这首诗

(2)赏析颔联与颈联。

《《送别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